一、铁匠的祖师爷相关
老君说:传说李老君是铁匠的祖师爷,二月十五是其诞辰日。十四日这天,铁匠各家都为老君暖寿吃面;十五日带家中男子至老君堂祝寿,隆重举办仪式。
老子相关:
传说当年老子骑牛游历到一处溶洞前,青牛卧下不走,老子发现此处是风水宝地,便在洞里隐居下来专心炼丹修行,此洞即老君洞,山为伏牛山。老君洞是大型溶洞群,洞内有洞。老子在这里隐居时,常被野人侵扰,于是发明了铁器制作技术,当年打制铁器的洞就是打铁洞,七十年代当地考古部门还曾在打铁洞发现残余铁渣铁屑,至今民间铁匠仍尊老子为祖师爷。发明铁器后,老子还发明了镰刀、犁子、锄、镢等农具。
铁匠的祖师爷为“李耳老祖”,农历二月十五为老祖生辰,铁匠铺众师徒皆要拜祭,以图炉红火旺,生意兴隆。
尉迟恭说:也有供奉唐朝大将尉迟恭的,因他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夺得政权,是民间家喻户晓的黑脸门神,因其出身于铁匠,所以亦被旧时铁匠铺供奉为祖师。
二、孔子相关
孔子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期鲁国人。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,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。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《春秋》,其言行思想主要载于《论语》。
孔子幼年聪明好学,学识渊博,20 岁时就已“博学好礼”,身高九尺六寸(按西汉尺 23.1 厘米计算,约 221.76 厘米),臂力过人,酒量超凡且从不喝醉,但他从不以武勇和酒量为豪。
孔子自 20 多岁起就想走仕途,30 岁时已有些名气,曾先后在鲁国、齐国等国任职,虽有过治理国家的卓越政绩,但也历经坎坷,如在鲁国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,与三桓的矛盾暴露,后因齐国送美女导致鲁国君臣迷恋歌舞、不理朝政而离开鲁国,开始周游列国,历经 9 个年头,历尽艰辛却未得到诸侯重用,68 岁时虽被迎回鲁国但仍被敬而不用,73 岁时患病不愈而亡。
孔子的思想体系核心是“礼”与“仁”,治国方略主张“为政以德”,即用道德和礼教治理国家,把德、礼施之于民,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界限,其仁说体现人道精神,礼说体现礼制精神,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。在经济思想上,重义轻利、“见利思义”,认为“义然后取”,对待“义”与“利”的态度可区别“君子”与“小人”,同时主张赋税要轻、徭役不耽误农时、节俭等。在教育思想上,首次提出“有教无类”,主张教师应“诲人不倦”“循循善诱”“因材施教”,学生应有好的学习方法如“举一反三”“温故而知新”,学习要结合思考,学习态度要端正,其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意义。在美学思想上,核心为“美”和“善”的统一,提倡“诗教”,认为一个完人应在诗、礼、乐修身成性,其美学思想对后世文艺理论影响巨大。